作者:刘泓怡,上官文杰,程雪健,余曼丽,曹立冬*
摘要:纳米制备技术可显著提升农药制剂体系的稳定性,优化其界面特性,从而改善制剂在靶标生物表面的润湿和沉积性能,增强活性成分的靶向传输,最终实现农药生物活性的显著提升。纳米悬浮剂作为一种水基型的纳米制剂,具有低毒、高效、环保的优势,在构建绿色植保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纳米悬浮剂的组成成分、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其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展望了纳米悬浮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潜在挑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纳米悬浮剂;助剂;制备方法;纳米农药;环境友好
作者:徐佳玄,肖文飞,陶珊珊,宋尧,满彦利,鞠超,杨勇*,张清明,郑永权
摘要: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使用量的增加导致农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农药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纳米材料在农药污染治理中因其高效、可控和环保备受关注。为探讨纳米材料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发展现状,以期为今后纳米材料治理农药污染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纳米材料;农药污染;治理;应用现状
作者:卢 嘉,孙思雨,裴洪玲,杨廷泽,王 腾,张 芳*
摘要:真菌病害为全球农作物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对真菌病害的防治方式面临高施低效、非靶标生物杀伤以及环境污染等挑战。基于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农药能够实现药物的智能缓控释放,并提高药物的叶面黏附性、稳定性以及内吸与传导等性能,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同时,纳米载体能够作为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提供营养功能,展现了“一施多效”的特色。纳米农药在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重要真菌病害上具有显著的防治功效并展现出了多种优势,为实现国家减量增效的绿色防控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纳米技术;真菌病害;纳米农药;病害防控;研究进展
作者:姜义平,赵静,肖留斌,徐德进,徐广春,张昕,谭永安*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等优势,已成为害虫绿色防控领域的一种新兴策略。然而,受双链RNA的易降解性及递送效率低下等关键因素限制,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高效递送载体,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就纳米载体在害虫RNA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和纳米载体介导的核酸农药递送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纳米载体在害虫RNA农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害虫RNA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纳米载体;害虫;RNA农药;双链RNA;小干扰RNA
作者:孙玮,申越,刘慧慧,胡家崇,周冬冬,闫晓静,周成智*,王琰*
摘要:农药纳米载药体系可显著改善农药的叶面行为与生物利用率。本研究采用乳液聚合法构建了负载疏水性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纳米载药体系,系统表征了其尺寸形貌、叶面行为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载药体系呈均一核壳结构,平均粒径<50 nm,具有优异的叶面润湿、铺展和黏附性能,其表面张力和在甘蓝叶片的接触角显著低于市售制剂,叶片滞留能力显著优于市售制剂。室内毒力测试显示,药后72 h,其对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24.74 mg/L)较市售微囊悬浮剂(117.85 mg/L)降低79%,杀虫活性显著增强。安全性研究表明,市售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是纳米载药体系的5.6倍。该纳米载药体系通过优化农药的叶面行为,有效提高了生物活性,在农药减施增效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载药体系;润湿;黏附;生物活性